当前位置:笔下文学网>玄幻奇幻>天马行空四部曲>第二十九章 如果当初没有得奖,后来可能也不会写小说了

第二十九章 如果当初没有得奖,后来可能也不会写小说了 (1 / 4)

魔侠守护者之一村上春树

村上春树(1949),日小说家,美国学翻译家。29岁开始写作,第一部作品《听风的歌》,即获得日群像新人赏,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《挪威的森林》在日畅销四百万册,广泛引起「村上现象」。

村上春树的作品展现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的轻盈基调,少有日战后阴鬱沉重的字气息。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「二战后时期作家」,并誉為日1980年代的学旗手。

村上春树出生於京都市伏见区,為家中独子,个性内向。

父母亲都是中学日教师,母亲在婚后成為全职的家庭主妇。双亲对春树的管教开明严谨,鼓励阅读,因此春树很小就可以看自己爱看的书,嗜读若渴。

12岁时全家搬到邻近的兵库县芦屋市,家中订阅的两套世界学丛书,培养出春树对西方学的爱好。

父亲从小就辅导春树学习日,期望培养他对日古典学的兴趣,但是他始终兴致缺缺。村上春树曾说:「在整个成长过程中,我从来不曾被日小说深刻感动过。」

村上春树讨厌唸书,国中时期常因不用功挨老师打,一套中央公论社出版的《世界歷史》全集却能反覆读个滚瓜烂熟。

他自承内心有颗固执的叛逆因子,对别人给的东西怎麼样都无法乖乖接受:「不想学的、没兴趣的东西,再怎麼样都不学。」

进了神户高中之后变加厉,几乎天天打麻将、和女生廝混、抽菸、蹺课样样都来,不过成绩始终能维持在一定水準。

高中时期他常在校刊上发表章,喜欢阅读二手便宜的欧美原小说,一段段翻译自己喜欢的美国惊悚小说并沉浸於阅读译的体验。

他对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不怎麼耐烦。所以英成绩始终平平,后来他在章裡写道:「如果当时的英语老师知道我现在正在做大量的翻译工作的话,可能会无法理解吧!」

此外他也开始对美国音乐著迷,听过亚特布雷基与爵士信使乐团,在1964年的现场演唱会录音带后,他就把午餐钱省下来购买爵士唱片,从13岁到现在都一直有收集唱片的习惯。

高中毕业后村上报考法律系落榜,当了一年的重考生。1967年在图书馆裡「一面昏昏沉沉地打瞌睡一面无谓地浪费了一年」,他在一英参考书裡读到楚门卡波堤的短篇小说《无头鹰》(The Headless Hawk)而大受感动。也更确定自己喜欢的是学而非法律。

后来村上重考考取东京早稻田大学学部戏剧系,起先住在一间由财团法人经营的学生宿舍「和敬塾」(这间宿舍后来被村上写进《挪威的森林》),住了半年后就搬到一间小公寓裡,好享有个人的自由。

1960年代末,身处日激进学运世代的村上几乎不去上课。他说:「高中时,我不读书;大学时,我是真的没读书。」他流连地下爵士酒吧,喝到烂醉,也曾徒步自助旅行,累了就露宿街头,接受陌生人的施捨(这段经歷后来也写进了《挪威的森林》)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