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笔下文学网>历史军事>朕就是亡国之君>第五十一章 朕有个想法

第五十一章 朕有个想法 (2 / 3)

从洪武三年开始一直到永乐末年的北伐,仁宣两朝的围堵,其实瓦剌人里面读过书的也只有勋贵了,其他的人大字都不识一个。

瓦剌人迫切的需要人才,比如改名为赛因不花的杨汉英,就是典型的例子。

这些俘虏们在瓦剌人那里过得并不好,朱祁镇可以三日吃一羊,五日食一牛,那是因为太皇太后孙若微送去了豪礼换来的。

这些百姓俘虏们,可没那么好的待遇。

“这些俘虏准备怎么办?”朱祁钰看着城下绑缚的俘虏,有些好奇的问道。

于谦十分确定的说道:“阉了之后,送到西山挖煤。”

朱祁钰不是教条主义者,虽然优待俘虏,是后世一项功德之事,但是大明的情况完全不同。

哪怕大明之前的马军精锐,比如鞑靼马队,就是蒙兀人为主的骑兵。

土木堡惊变,死在鹞儿岭之战中的皇亲恭顺侯吴克忠、都督吴克勤率领的精骑鞑靼马队,是大明的精锐。

他们负责“探虏声息”,作为斥候使用。

但是这一批胆敢攻打京师的瓦剌人俘虏,不可同日而语,他们既然敢来攻击,自然要承担战败的惩罚,挖煤已经是他们最好的下场了。

这是战争,不是妇人之仁的时候。

比如七下西洋的郑和,就传闻是云南战俘。

“刀快点。”这是朱祁钰最后的仁慈了。

朱祁钰又看向了那些被抬回民舍的大明军士们,那些大部分都是大明军士的尸首,收敛尸首,是胜利者一方的权力,战败的人,连打扫战场的权力都没有。

朱祁钰忽然想到了土木堡大败,那大明军士们的尸体呢?暴尸荒野,被野兽拖食,或者腐朽之后,满是虫蚁无人问津。

朱他不由的打了个冷战。

“大明这些军士,有什么抚恤吗?”朱祁钰问到了另外一个问题,军士为国而死,战后抚恤乃是重中之重。

于谦听到朱祁钰的问题,赶忙说道:“阵亡病故军给丧费一石,赐复五年,在营病故者半之。”

“士卒战伤除其籍,赐复三年。将校阵亡,其子世袭,加一秩。”

“打仗的时候无论是阵亡还是病故,皆以战亡算,给丧葬费一石米,赐五年饷做补偿,若是非战期间,就只有一半。”

“如果战阵负伤,则除其军籍,赐三年饷做补偿,将校阵亡的话,嫡子世袭爵位,并且官加一个品秩。”

于谦解释的非常明白,大明的战亡抚恤,也是大明军士们舍身亡战的理由之一,他们的身后事不用太过顾忌。

于谦继续说道:“缄竭节于国,有德在民,立祠赐额,建祠立庙祭奠,也是免不掉的,每年大祭之时,致祭哀悼祈福。”

“黄衣使者出京至战亡之家,赈给之余,令使者就家劳问。”

上一页目录下一页